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零七章 演讲大师与畅销书㈠
第(2/3)页
心情变得好起来。
科大有个少年班。至今已经办了多届,所谓的“少年班”一开始大部分都是15岁及其以下,后来一般是从高一的学生中选拔来的,因为年纪太小出了不少问题的缘故。校方在八十年代初的高调宣传让一些“少年天才”不堪忍受,这些明星式的“神童”曾一度让全中国的家长们疯狂。这些学生要比通过按部就班考上大学的学生年纪要小,一般他们的智商水平要比别人高得多,接受新知识的能力要强,但是其他方面却值得商榷。
李思明上辈子也曾经是光荣的“少年班”中的一员,那时候他倒不是冲着这个“名头”来的,当时罩在这些人头上的光环已经不是那么显耀了,他是穷人,只是觉得早一点读大学就可以多省点钱,仅此而已!相反,那时科大“少年班”地许多负面因素已经显现出来。在李思明时代。甚至有天才少年想出家当和尚的,此人目前正在科大校内任教。
在李思明看来,最失败的地方是这些所谓的“天才少年”,后来大多出国留学,然后为那些外国大学、科研机构或者跨国公司服务,这是一个巨大的讽刺。所以当时的李思明绝对是一个另类,没有出国留学,也没有成为某个外国学术机构的研究员,反而穿上了军装成了共和国的一名军事科技人才。
崔必成正带着招聘团队在科大校园里宣讲,为公司招聘大学毕业生,这也是回应纵火事件之后的流言:微星科技集团封杀科大毕业生。踊跃报名应聘的大四学生及即将毕业地研究生趋之若鹜,人人都希望成为微星科技集团地一分子。一个职位要吸引着上百位学生的竞争,有相当一部分人是从其他学校闻讯赶过来地。
李思明应邀给科大学生作一次演讲。李思明这次演讲吸引了无数的料大师生参加,他的演讲通常很具有鼓动性。也总是很活跃,他的演讲甚至成了某种指标性地作用——李思明没来演讲过,那代表着这所大学的学术水平还不过关。所有的中国大学校长们竞相邀请李思明前自己能大学去演讲,李思明也很愿意通过各大学的讲台,去宣传自己的各种理念,他很想通过自己的演讲去影响一部分人,倾听青年学子地心声,鼓动年青一代地快速成长。
“如果将来将自己在各大学的演讲。编成一本小册子。就叫做《李思明大学演讲录》,那说不定会成为畅销书呢!”演讲大师李思明在心里这么美美地想着,就如同那本《李氏育儿宝典》一般只有空想。没有实践。
市面上早就出现了许多关于李思明的书籍,有些正规出版社出版的,当然都是那些作者们自己找的素材,并不代表李思明本人认同,李思明认为写回忆录的通常是行将就木之人。他认为自己还是比较长寿的!有许多人靠这个发了一笔小财,李思明也不好反对,因为有相当多的人是他曾经的知青朋友。
比如某位知青写了一本叫做《李思明在北大荒的日子》,采访了不少当事人,将李思明的陈年旧事给翻了出来。有些李思明本人都早就忘了。写的还算是实事求是。李思明本人也是个相当有故事的人,他很乐观很幽默,人一出名,当年的一句玩笑话,就能被人整出一篇五千字的文章来,而且在黑土地的那段时间,他的身上也确实发生过许多有趣或者令人钦佩的故事。比如那个除夕之夜遭遇狼群的故事。更是让人看地爽快无比。让人怀疑如果黑龙江的狼绝种了。是不是全因为李思明的缘故?
类似的还有《我与李思明:不得不说的故事》,这个书名很容易让人发生粉色联想并且上当。作者不是别人,正是李思明在生产建设兵团时地排长赵山河,也是个大男人!李思明托人去黑龙江,当面大骂了赵山河一通。写就写呗,非要起这个让人想入非非的令人恶心的书名。
当然,那些没有出版社没有作者没有书号的“三无”作品。在大街小巷内总能找到,摘抄引用无需付费。胡编乱造不必缴税。
李思明不是道德教育家,他不想说教,可是一些现象总是让他心痛,比如人才问题。微星科技集团虽然每年吸引着数以百计有着国内外名牌大学文凭的毕业生,但是这相对于那些出国留学的学生总数来讲,实在是微不足道的。国内在创造环境,改善教育上下的功夫还很不够。
“1978年的这个时候,我刚从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回北京,在北大读书,当
(本章未完,请翻页)
文学馆阅读网址:m.bqvvxg8.cc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